作為一名深耕外貿業務領域的從業者,筆者有幸系統研讀了Zac老師的《SEO實戰密碼》這部行業經典著作,連續8天的沉浸式學習使其對搜索引擎優化(SEO)的認知體系實現了質的飛躍。公司近兩年持續投入谷歌搜索引擎推廣,但實際效果始終未達預期,這促使筆者對現有推廣服務商的專業能力產生深度質疑。通讀《SEO實戰密碼》后,筆者更加確信該服務商可能存在過度營銷傾向——其核心策略長期聚焦站外優化,如外鏈建設與博客內容發布,卻在第一年始終拒絕調整網站內頁結構、SEO標題描述及關鍵詞布局等基礎工作,并聲稱這些改動會對收錄與排名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作為公司內部唯一負責站內優化的人員,筆者此前因缺乏站外優化知識,對服務商的操作方案全盤接受,僅通過季度優化報告與在線培訓了解進展。
近期,筆者提出“加強外鏈建設力度”并“對博客內容進行微調后再發布”的優化建議,卻遭遇服務商的多方推諉,其核心論據是“谷歌貓頭鷹算法已弱化外鏈作用”。為佐證觀點,服務商還提供了兩份國外SEO網站的權威報告:分別是《2018年谷歌排名核心因素》(Blue Corona)與《SEO指南:排名信號解析》(Search Engine Journal)。后者列出的“2019年谷歌TOP 10排名因素”中,“優質外鏈(Quality backlinks)”位列第八,服務商據此解讀為“外鏈作用已大幅減弱”。該觀點與筆者此前認知存在顯著差異——行業內普遍認為,互聯網推廣中站外優化(以外鏈為核心)貢獻約60%-70%的權重,而站內優化(網站結構與內頁優化)僅占30%-40%。若外鏈價值真的被邊緣化,筆者計劃重新評估服務商合作模式,轉而尋找更專業的團隊負責網站結構優化。
針對這一困惑,Zac老師在回復中明確指出:外部鏈接對SEO的作用在過去十年間確實呈現逐步減弱的趨勢,但將其定義為“不重要”是嚴重誤讀。從權重占比來看,若外鏈曾經的評分值為80分,當前雖降至50分,但仍穩居所有排名因素的首位。隨著谷歌算法的不斷迭代,HTTPS協議、移動端適配、頁面加載速度、Schema標記、內容質量與長度、社交及本地信號等因素的重要性顯著提升,但這些因素均無法撼動外鏈作為“權威性核心指標”的地位。報告中“優質外鏈位列第八”的表述,實際強調的是“高質量外鏈仍為TOP 10排名因素之一”,而非否定其價值。
事實上,現代SEO早已進入“站內與站外協同優化”的階段:外鏈建設為網站傳遞信任度與權重,站內優化則通過結構化布局與優質內容提升用戶體驗與搜索引擎友好度,二者缺一不可。具體到不同網站,需根據當前權重短板與業務目標動態調整優化策略——例如新站可能更側重外鏈快速積累權重,而成熟站則需強化內頁內容深度與用戶體驗。服務商以“外鏈弱化”為由忽視站內優化,本質是對SEO核心邏輯的片面解讀,最終將導致推廣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