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略層面,李彥宏尖銳指出“投資不足”的核心問題。盡管過去幾年百度憑借核心業務實現了豐厚的利潤回報,財報中50%的凈利潤數據看似亮眼,卻掩蓋了在新業務孵化與技術創新上的投入滯后。他強調,當業務仍處于快速成長期時,過度追求凈利潤的短視行為,實則是對未來機會的錯失,唯有將更多資源傾斜至前沿領域探索與突破性技術研發,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筑牢護城河,避免陷入“增長停滯—創新乏力”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李彥宏提出需強化“推動者與保護者”的戰略支撐角色,以瀏覽器為核心抓手,構建用戶引導與生態護城的雙輪驅動。瀏覽器作為用戶觸達搜索服務的核心入口,其戰略價值遠超市場份額本身。通過加大投入提升用戶體驗與引導能力,不僅能鞏固PC時代的既有優勢,更能為用戶向移動端遷移鋪設“快車道”,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先機。他警示團隊,若固守存量、抗拒變革,一旦用戶習慣徹底轉移,核心業務將面臨“釜底抽薪”的風險。
更深層次的變革在于“不憚于自我顛覆”。李彥宏以恐龍滅絕的警喻,強調固有優勢若不能隨市場動態進化,終將淪為發展的桎梏。當用戶搜索行為從PC端向移動端遷移已成趨勢,主動引導而非被動維持,本質是打破路徑依賴,將既有資源與能力轉化為新賽道的先發優勢。他特別以銷售領域為例,指出若僅滿足于現有搜索推廣的變現能力,忽視用戶習慣變化對客戶需求的重塑,未來將陷入“增長失速—客戶流失”的被動局面。
戰略落地離不開文化基因的重塑。李彥宏提出“鼓勵狼性、淘汰小資”的文化主張,為執行層注入強心劑。他所定義的“狼性”——敏銳的市場嗅覺、不屈不撓的進攻精神、群體奮斗的協同意識,正是百度早期攻堅克難的核心特質,也是應對復雜競爭環境的必備素養。與此相對,“小資”群體——擁有良好背景與穩定收入卻安于現狀、將工作視為生活點綴而非奮斗舞臺的員工,其過度舒適的生存環境,恰恰削弱了應對市場劇變的韌性,與百度“簡單可依賴”的文化內核背道而馳。李彥宏直言,若此類員工不愿打破安逸,將拖累整個組織的進化速度,唯有讓“狼性”成為主導,才能確保大船在風浪中破浪前行。
在管理機制上,李彥宏推動“減層級、提效率”的組織優化,倡導“使命高于KPI”的價值導向。他要求管理者深入業務一線,高工回歸代碼本質,減少單純管理崗的冗余配置,將資源向奮斗者與績優者傾斜;同時強調決策時效性,明確事項責任人與 deadlines,杜絕議而不決、拖而不辦的內耗現象。更關鍵的是,將公司使命與文化置于績效考核之上,打破部門壁壘與KPI割裂,讓“用戶至上、創新為要”的理念成為全員共識與行動自覺。
李彥宏的這封內部信,不僅是對百度發展瓶頸的深刻診斷,更是對企業生存法則的清醒認知——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唯有主動變革、持續進化,方能避免成為“恐龍”,以“云與端”協同的生態優勢,實現從流量巨頭到創新引擎的跨越。